诺兰的大片《奥本海默》观后感(一)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最近把去年的比较有影响的大片《奥本海默》看了,整部影片就是一部人物传记片,没有什么特效。从头到尾都充斥着各式各样的对话,也没有什么动作场面,片长长达三个小时,我是分了好几次才看完的,如果一次看完早就呼呼大睡了。但是请不要搞错了,这些评价并不是说这部影片不好,相反,这是去年好莱坞的影片中屈指可数的几部有意义的影片。是出自代表作有《盗梦空间》、《星际穿越》的大导演诺兰之手。

诺兰这位导演的电影看过一些,他的风格也比较了解,感觉他特别不喜欢常规的顺序叙事。他的大多数影片都是时间线非常混乱,多线交织,如果你不看到最后,根本就理不清整个故事的因果关系,所以他的影片大都被观众称为烧脑。这样的叙事结构,用来讲述《盗梦空间》《星际穿越》还有《天能》这类和时空有关的科幻故事,倒是情有可原。不过他在拍的几部历史作品,比如《敦克尔克》还有这部《奥本海默》,也是采用了这样的多线和打乱时间顺序的叙述方式。应该说这就是这位导演的风格吧。

不过看了很多诺兰电影,可以发现他是一个非常狂热的科学爱好者,大部分影片都是科幻影片,少部分是历史影片。而且他的科幻影片也绝不是像《星球大战》那样天马行空,而是力求与现实中的科学有所关联,做到尽量严谨。比如《星际穿越》就是非常严谨地描绘了黑洞的景象和它的物理性质,让普通观众也能在观影的同时收到一种印象深刻的科学教育。还有《天能》则讨论了热力学第二定律负伤之类的科学概念,而这部《奥本海默》则是将科学和历史结合在一起。虽然影片冗长,场景比较单调,但是如果你对科学感兴趣,对科学史感兴趣,那这部影片绝对是你的菜。当然,它并不仅仅探讨这些,还探讨了更深层次的政治,以及对人类命运的隐喻,对于喜欢思考的人来说,确实是一部电影佳作。

影片应该说是涉及到了奥本海默从青年求学到成为原子弹之父这段生涯的各个方面,但都只是剪影和片段组织在一起的,而且顺序被打得很乱。但是,通过这些生活片段,也将奥本海默的这个人物表现得非常细腻和真实。其实国内也拍过类似反应核武器计划的影片,我在那些影片里面,人物形象还是偏向高大全的,从参与核武器计划的科学家到军方将领,都是一副大公无私,为国鞠躬尽瘁的形象。

而奥本海默这部影片对主角的表现则要角度丰富得多。一开始他是在英国的剑桥学习,而且学习的是实验物理。但是奥本海默更醉心于当时兴起的量子力学的理论,所以在实验方面表现得相当的平庸,甚至笨手笨脚,经常受到同学和导师的嘲弄。这里有一个小细节,可以看出诺兰是真正懂科学的,这在文艺界的大导演之中应该算是非常少见,其中一个镜头就是在剑桥学习的奥本海默,躺在床上思考问题的时候,画面用蒙太奇的方式展现了他的思考内容,就是切入了一幅类似空气中飘动着大量灰尘的画面,一瞬间又切换到另一个充满了各种震动的弦的画面。如果你读过量子力学的科普,对量子力学有一点点了解就知道,这实际上是用图像化的手段展示量子力学的一个重要特性,就是波粒二象性,说明当时奥本海默所思考的都是和自己的专业无关的最前沿的科学发现。

而正巧的是,当时量子力学界的大人物发现原子的轨道能级,提出新的原子模型的波尔来到剑桥进行学术演讲,大学生们都蜂拥去听这位科学明星的演讲,奥本海默当然也是十分的想去。但是因为他的实验操作一团糟,没有完成课程,被老被导师刁难,让他必须待在实验室完成实验,不得去听波尔的演讲。奥本海默一气之下将有毒的实验物质用针管注射进导师放在讲台上的苹果,想要下毒毒害导师,然后就自顾自的去跑去听波尔的演讲。并且在演讲中向波尔提问,结果他的提问引起了波尔的注意。第二天,波尔就去实验室找到他的导师了解奥本海默的情况,因为波尔发现在他那次演讲的众多听众当中,只有奥本海默真正理解了量子论这门令人费解的科学。因此,也只有奥本海默提出了有意义的问题,于是他来向他的导师了解情况,并询问他是否愿意跟他去哥本哈根从事理论研究。奥本海默自然是求之不得,这也是他成为原子弹之父的起点。不过就在他和波尔聊得高兴的时候,波尔顺手拿起了被他注射了有毒物质的毒苹果,准备咬一口的时候,他连忙把苹果抢过来扔进垃圾桶里,说那个苹果已经烂掉了。从这个有趣的情节可以看出,奥本海默是一个聪明绝顶,但是动手能力却不是那么强,而且非常有个性的,以自我为中心的人,将他的性格在刻画得淋漓尽致。



0
0
0.000
(adsbygoogle = window.adsbygoogle || []).push({});
0 comments